首页 > 互联 > 正文

施一公:这个问题不解决,二十年后我们还要依赖进口药

来源:东方网 2024-10-26 05:07 阅读量:18731   

“不然二十年后,我们还是主要依靠进口药。”在今天举办的2024上海公共关系国际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在谈到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时这样提醒道。

在这场以“未来产业与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论坛上,施一公院士描绘了他眼中的破题之策:要实现真正的原创理论与核心技术的突破,需要顶尖人才通过基础研究,经过时间孕育产生核心技术,从而引领文明的发展。

施一公首先通过人类与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抗争历史,介绍了前沿基础研究推动医药创新发展的相关情况。如今,通过基础研究,人类对心血管疾病已经有了很好的防治手段,对癌症的治疗手段已经“在路上”,而对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同时施一公谈到,得益于政府的全力支持、社会的理解和企业的投入,我国的生命科学和医药领域已取得长足发展。近年来,创新制药领域已从“一片空白”发展到接近欧美发达国家制药的前期研发水平。“总体来说,我们的研发经费、基础研究经费不断增加,市场也在不断扩大。”

良好的发展势头下,施一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全球在研的401个靶点中,中国本土覆盖了80个,仅有全球总数20%。“原因非常简单,大部分在研的靶点还没有新药出来,一般国内药企不会去做的。等别人突破以后,你可以用比较少的钱得到比较好的药,这样是有保险的。”在他看来,要突破观念的束缚,需要各方引起重视、共同发力,“不然二十年后,我们还是主要依靠进口药。”

“未来已来。”施一公指出,如今,人工智能正深入学术界、工业界、医学,深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一定带来颠覆性的变革。面对这样一场变革,我们需要将科技、教育、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建设研究型大学,依靠顶尖人才推进基础研究的创新突破。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相关推荐
百度抓取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