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最大一批纯电动汽车从上海海通码头运出,出口欧洲。此次出口欧洲市场的纯电动汽车是SAIC的10000辆,它已经在全球市场定位。同时也是第一款在全球80多个国家上市的中国汽车。
据工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汽车工业首辆全球车“万辆车赴欧”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国际化发展取得新突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也带动了全球汽车产业的电动化转型。
出口创历史新高。
今年以来,中国汽车出口加速增长。中汽协数据显示,8月份,汽车企业出口汽车30.8万辆,创历史新高。他们首次单月出口超过30万辆汽车。今年前8个月,汽车企业出口汽车181.7万辆,同比增长52.8%。
分车型看,前8个月,乘用车出口144.6万辆,同比增长56.4%;商用车出口37.1万辆,同比增长40.2%。中汽协副总工程师徐海东告诉记者,乘用车主要包括轿车、SUV和MPV。目前中国SUV在国际市场上的比较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
自主汽车企业是中国汽车出口的生力军。8月份,SAIC海外出口和海外基地销量合计57.99万辆,同比增长56.67%;8月份,SAIC海外销量为10.1万辆,同比增长65.7%,占总销量的近20%。8月,奇瑞集团出口汽车超过25万辆,同比增长51.1%,占总销量的三分之一。
据业内人士分析,在SAIC和奇瑞的销售结构中,出口份额达到了20%到40%,这是前所未有的成就。越来越多的车企正在从“中国车企”走向“世界级车企”。
从出口目的地来看,海外市场分布更加稳定和集中,形成亚洲、拉美、欧洲三足鼎立的格局。得益于中国汽车工业的实力、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和性价比优势,近年来,中国汽车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细分市场形成了强大的影响力。
新能源汽车领导者
在全球推广汽车电动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海外市场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
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持续增长。8月份,新能源汽车出口34.1万辆,同比增长97.4%,对汽车出口的贡献率达到26.7%。
值得注意的是,与传统燃油汽车不同,新能源汽车主要出口发达国家。据统计,出口发达国家的销量占85.6%。比亚迪和韩、东风风光ix5、G3、爱知U5、赛勒斯3等国产自主品牌乘用车已出口欧洲;宇通、金龙、比亚迪等新能源客车产品在欧美和中东也有不俗表现。
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出国门,不再走“低价换市场”的老路。徐海东介绍,2021年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在欧洲的平均单价为3万美元,说明自主品牌在海外市场已经有了一定的话语权。
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告诉记者,蔚来汽车的挪威订单需求超出预期。在所有订单中,92%的用户选择了BaaS。蔚来的产品、服务和创新的商业模式不仅适合中国市场,在全球市场也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优势。
徐海东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之所以能保持较高增速,与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国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不断完善相关规划和政策体系,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新能源产业依托国内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在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支撑下,制造水平持续提升。同时,随着“双碳”发展理念的普及,国际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
麦肯锡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国领先的电动汽车公司优势明显,具有未来感的内饰设计和丰富的车联网功能。欧洲汽车公司如果想匹配同样的能力,会提供高得多的价格。
“走出去”需要长期规划。
中汽协预测,今年我国汽车出口有望突破240万辆,占销量的近10%,将成为我国汽车产销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根据前8个月的数据,240万辆的预测可能有些保守。
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傅表示,汽车行业逐步回归正轨后,仍需关注诸多制约行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比如,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全球通胀压力居高不下,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呈上涨趋势,国内疫情越来越蔓延,给产业链供应链带来不确定性,需要行业高度关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除了外部环境,汽车出海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汽车分会孙小红认为,在各方对行业快速发展寄予厚望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汽车产品贸易的主要模式仍处于一般贸易阶段,海外投资建厂规模远不及跨国汽车厂商,配套供应链的独立性和品牌影响力仍在建设中。所以,一个国家汽车产品的竞争力不能只靠出口数据来评价。
从单纯的贸易模式向品牌“走出去”模式转变,正在成为一些中国车企出海的新目标。9月16日,蔚来能源在匈牙利珀斯投资建设的蔚来欧洲工厂建成首个离线换电站。这是蔚来在海外建设的第一家工厂,也是蔚来动力产品的欧洲制造中心、服务中心和RD中心。SAIC已经在海外的伦敦、硅谷和特拉维夫建立了三个RD创新中心,在RD有98个基地。
徐海东表示,目前中国汽车出海仍以贸易为主,海外直接投资较少。未来随着出口量越来越大,车企在海外市场的产品设计、供应链、管理、服务,以及二手车体系建设都必须跟上。全球化是汽车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成为汽车强国的重要体现。有实力的企业要勇于开拓。
工信部近日表示,未来将结合产业发展形势和企业需求,加大政策法规、消费金融、信用保险等政策供给,助力中国品牌“走出去”。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